手机 NFC 功能为移动支付、刷公交地铁卡等生活场景带来诸多便利,却也被不法分子盯上。央视报道的一起案例中,周女士就因轻信诈骗电话,简单地进行几步操作,银行卡里的钱就从眼皮底下被盗刷走了。

图片来源网络截图侵权删
NFC功能是如何被不法分子利用?
前段时间,周女士接到陌生来电,对方自称是某短视频平台的客服,称其 “百万保障” 服务到期,若不解除每月将扣费 2000 元。尽管周女士并无该服务印象,但对方精准说出她的身份信息,让她心生慌乱。

图片来源网络截图侵权删
面对 “解除服务” 或 “每月扣费” 的选择,周女士放下戒备,按指示在手机浏览器输入网址,进入聊天界面。通过这个对话界面,对方又给周女士发了一张单据,上面显示了周女士的证件号、手机号,以及扣款方式、会员费用等信息。

图片来源网络截图侵权删
看到这里,周女士彻底相信了这个所谓的客服,并按照对方的要求下载安装了一款名为“银联会议”的软件,打开了屏幕共享功能。
又陆续安装三款软件,其中两款是骗子自制的木马病毒软件。在客服要求下,她将名下银行卡资金集中到一张卡内,还被要求把银行卡放在手机下方。当手机黑屏又恢复后,周女士才发现已被盗刷近 12 万元。

图片来源网络截图侵权删
原来,周女士下载的 “Unipay” 木马软件,使骗子能通过另一部手机登录同款 App,远程调用她手机 NFC 绑定的银行卡进行刷卡操作,实现隔空盗刷,完成资金转移。
如何防范隔空盗刷
1.保持警惕,不轻信陌生电话:接到自称平台客服的电话时,务必保持高度警惕,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说法,更不要随意按照对方的要求下载不明来源的App或进行转账操作。
2.了解NFC功能及其风险:增强对NFC等相对不常用的支付方式的了解,不要在不明情况下随意使用。无需NFC功能时,关闭该项功能。
3.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:增强防骗意识,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。不要随意透露个人敏感信息,如银行卡号、密码等。定期检查账户交易记录,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