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付牌照消失的第100天,我却在怀念那个“混乱”的时代

聚美支付

支付牌照消失的第100天,我却在怀念那个“混乱”的时代  


看到银生宝成为第100张被注销的支付牌照时,朋友圈刷屏的“行业净化”叫好声里,我突然觉得有点恍惚。  


这些年,支付行业确实在“瘦身”。271家到171家,近四成机构消失,罚单金额动辄千万,破产、跑路、失联成了高频词。监管的铁腕下,不合规的玩家被扫地出门,留下的大机构越来越“规矩”——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我们的支付选择反而变得单调了。  

image.png

十年前,我还能在某个小众平台发现扫码支付的趣味功能,或是借着新玩家的补贴薅一把羊毛。现在点开支付页面,永远是那几个熟悉的LOGO,连优惠活动都像是批量复制的模板。当行业只剩“精耕细作”的正确口号时,我反而开始怀念起当年那个鱼龙混杂却生机勃勃的市场。  


银生宝们的悲剧当然有自身的原因——挪用备付金、为黑灰产洗钱、股东内斗,桩桩件件都是自食恶果。但另一个隐秘的真相是:当监管把合规成本拉高到中小机构无法承受时,这场洗牌早已不是单纯的优胜劣汰。大厂们用合规筑起的护城河,正在把支付这门生意变成一场“氪金游戏”。  


我见过太多小支付公司,不是死于违规,而是困在系统升级、反洗钱团队和牌照续期的天价账单里。当生存的门槛变成了资本厚度,那些曾经让支付场景百花齐放的微创新,反而成了最先被牺牲的“成本项”。  


行业的未来或许会更安全,但未必更精彩。当所有机构都活成了监管框架下的标准品,我们失去的可能是下一个“扫码支付”级别的颠覆。银生宝的退场是必然,但我更怕的是,从此再没有人敢在支付领域“异想天开”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聚美网(www.jymatd.cn)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